稻穗飘摇,鸭群戏水,水肥土沃,鱼跃蟹爬……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供销合作社的生产示范区,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生态画卷跃然眼前。
“我们以渔蔬、渔稻、畜禽生态养殖三链同构示范区为新增长点,积极发展三产、提升二产,促进农业内部融合、延伸农业产业链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,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、绿色高效的农业生产路子。”好力保供销合作社主任宋春平介绍。
好力保镇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水稻种植区,拥有12.7万亩优质水田,有发展生态养殖的水源环境和气候环境。近年来,好力保供销合作社立足资源优势,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依托农业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,发展壮大水稻种植产业,助力村民“家门口”就业。
“目前,我们流转土地5100多亩,开展绿色生态有机水稻种植2000亩。”宋春平介绍,为推动产业升级,基层社与科研机构深化合作,引进抗病性强、产量高的中科发5号、稻花香2号优质水稻新品种,推动水稻产业向高产、优质、智能化方向发展。
为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,好力保供销合作社聚焦“水稻+”模式,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保优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,实行“统一品种、统一模式、统一培训、统防病虫、统一订单生产”的标准化管理,发展稻渔共作300亩、鸭稻共作500亩、蟹稻共作300亩,走出了一条“产出高效、产品安全、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”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。
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稻田里,水稻为鱼鸭遮阴避害,鱼蟹吃掉害虫杂草,排泄物又成了天然肥料,形成“一水两用、一田多收”的循环农业。
“过去单种水稻,亩产效益不到1300元,现在‘稻渔共作’,亩产有机稻500公斤,还能收获5公斤生态鱼、15公斤生态蟹,综合效益突破3500元。”宋春平掰着手指算账,脸上写满喜悦。
“现在插秧有插秧机,收割有收割机,连鱼苗都是统一投放。”正在田里忙碌的先锋村村民宋志山笑着说,“供销合作社还帮我们对接了蒙源米业,稻谷每公斤比市场价高4分钱。”目前,“蒙源大米”已销往全国17个省市,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突破260万元。
生态农业的甜头,不止在田间地头,还体现在方方面面。在先锋村200平方米的农产品直播中心里,本土“网红”达人正热情地推介着“蒙源大米”;在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内,游客们品尝着现蒸的生态稻米和铁锅炖鱼。“周末带孩子来体验插秧、摸鱼,既有趣又能学到农业知识。”来自乌兰浩特市的游客李女士说。
“我们将建设集农业生产、观光体验、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,让农田既是粮仓,也是课堂,更是生态文明的展示窗口。”对于未来发展宋春平充满信心。
从单一种植到生态循环,从传统农业到三产融合,好力保镇的“稻渔之恋”,正在奏响乡村全面振兴的新乐章。
稻穗飘摇,鸭群戏水,水肥土沃,鱼跃蟹爬……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供销合作社的生产示范区,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生态画卷跃然眼前。
“我们以渔蔬、渔稻、畜禽生态养殖三链同构示范区为新增长点,积极发展三产、提升二产,促进农业内部融合、延伸农业产业链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,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、绿色高效的农业生产路子。”好力保供销合作社主任宋春平介绍。
好力保镇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水稻种植区,拥有12.7万亩优质水田,有发展生态养殖的水源环境和气候环境。近年来,好力保供销合作社立足资源优势,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依托农业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,发展壮大水稻种植产业,助力村民“家门口”就业。
“目前,我们流转土地5100多亩,开展绿色生态有机水稻种植2000亩。”宋春平介绍,为推动产业升级,基层社与科研机构深化合作,引进抗病性强、产量高的中科发5号、稻花香2号优质水稻新品种,推动水稻产业向高产、优质、智能化方向发展。
为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,好力保供销合作社聚焦“水稻+”模式,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保优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,实行“统一品种、统一模式、统一培训、统防病虫、统一订单生产”的标准化管理,发展稻渔共作300亩、鸭稻共作500亩、蟹稻共作300亩,走出了一条“产出高效、产品安全、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”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。
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稻田里,水稻为鱼鸭遮阴避害,鱼蟹吃掉害虫杂草,排泄物又成了天然肥料,形成“一水两用、一田多收”的循环农业。
“过去单种水稻,亩产效益不到1300元,现在‘稻渔共作’,亩产有机稻500公斤,还能收获5公斤生态鱼、15公斤生态蟹,综合效益突破3500元。”宋春平掰着手指算账,脸上写满喜悦。
“现在插秧有插秧机,收割有收割机,连鱼苗都是统一投放。”正在田里忙碌的先锋村村民宋志山笑着说,“供销合作社还帮我们对接了蒙源米业,稻谷每公斤比市场价高4分钱。”目前,“蒙源大米”已销往全国17个省市,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突破260万元。
生态农业的甜头,不止在田间地头,还体现在方方面面。在先锋村200平方米的农产品直播中心里,本土“网红”达人正热情地推介着“蒙源大米”;在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内,游客们品尝着现蒸的生态稻米和铁锅炖鱼。“周末带孩子来体验插秧、摸鱼,既有趣又能学到农业知识。”来自乌兰浩特市的游客李女士说。
“我们将建设集农业生产、观光体验、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,让农田既是粮仓,也是课堂,更是生态文明的展示窗口。”对于未来发展宋春平充满信心。
从单一种植到生态循环,从传统农业到三产融合,好力保镇的“稻渔之恋”,正在奏响乡村全面振兴的新乐章。